<DIV class=newszw>
家具租賃業態新渠道崛起 死貨變活錢
租房、租車可能每個人都聽過,但是租家具你聽說過嗎?近日,一種以租賃業態出現的新渠道崛起于家具業界。家具租賃的出現,突破了消費者“買家具”的單一消費模式。珠三角家具報記者走訪后發現,以家具租賃的渠道模式來營銷家具,可以把長期積壓在倉庫的“死貨”變成“活錢”。
盤活庫存 增加銷售
家具市場近年來也發生了一些類似家電渠道的變化發展趨勢,很多新型賣場將自身作為品牌經營,而將其銷售的產品品牌作為襯托和品牌背書,重視對品牌家具的展示。
但是,無論家具賣場如何改變,目前的家具市場渠道還是以“經銷商+賣場+專賣店”的形式為主,在銷售方式上形成不了根本性的革命,它永遠都只是家具行業的“國美”“蘇寧”。如此下去,可以預見的是,未來家具企業肯定也會面臨過度依賴大型家具連鎖渠道,最終利潤被渠道蠶食殆盡的局面。
以“租賃大連鎖”形式出現的邦家,則可能突破這一局面。據珠三角家具報記者了解,邦家家具租賃通過前期對家具廠家的采購,一方面盤活了庫存,把“死貨”變成了“活錢”,加快企業資產的流通;另一方面增加了營銷渠道、銷售額和凈利潤,降低了應收賬款的壞賬率,快速回籠資金。在終端銷售上,實現從賣產品到租產品的轉變。
靠租賃快速回籠貨款
藍博智業營銷機構首席顧問趙為民向珠三角家具報記者介紹說,從家庭到企業、事業單位,中國積壓著大量利用率低的家電、家具、設備、汽車、工具等用具。據統計,截至2006年底全國鄉級以上的工業企業庫存商品累計總值達33276億元人民幣,如果加上全國商業、鄉鎮企業的庫存,其總值已逾7萬億元。(珠三角家具網轉載自珠三角家具報第42期)發展實物性租賃是把“死貨”變成“活錢”的一條有效途徑,也是調動社會上大量閑置的財產、調劑余缺、提高利用率、最大限度地實現其使用價值的一條重要通道。
對家具廠商來說,多一條渠道,不僅可以數倍的拓展客戶,提高企業的競爭力,而且由租賃公司出面打點一切,滿足最終客戶諸如短期租賃、長期租賃、以租代售等各種需求,自己可以專心搞生產,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質量水平。同租賃公司打交道還可以一次性的回籠了貨款。這樣既增強了客戶的購買能力,又增強了企業再生產能力和占有市場能力。
邦家總裁蔣洪偉向珠三角家具報記者說,邦家的終端賣場與其說是交易場地,不如說是給消費者提供一個最高品質家居環境的“夢想家”與“理想家”。蔣總向珠三角家具報記者說,邦家倡導的是綠色健康的家居感受,入選的家具廠商一定是行業內的大品牌,特別是在環保上的,要求是國家環境認證的綠色環保產品。
轉型便捷之道
中國依賴出口訂單外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,在次貸危機的沖擊下顯得十分脆弱。擴大內需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破解內外困局的必然選擇。租賃消費的成長空間巨大。
對一直從事出口的家具企業來說,對抗目前嚴酷局面的唯一途徑是迅速實現外銷向內銷的轉型。藍博智業營銷機構首席顧問趙為民表示,在面對國內銷售市場時,外銷企業目前還是一桿槍一個人,沒有目標,沒有方向。如何組建團隊,如何開拓市場,如何打造產品等這些經驗都十分缺乏。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借能順利進入租賃市場,一來可以借助一個“制高點”,迅速地在銷售終端提升自身品牌在國內市場的認知度;最重要的是,可以通過這個渠道,了解到國內消費者的消費習慣,以最經濟的方式參與到國內市場的建設。
“買不如借,借不如租”
在德國,一般家用電器保質期為兩年,但租賃可以獲得5年保質期。5年內,產品維修需要支付的工本費和人工費,都由經銷商來買單,而且租費還很便宜。德國家具貿易商Mam股份公司推出了一年、兩年和三年期的家具租賃業務,租賃者每年只需支付家具售價的10%,到期后可支付余款將家具買下,或退還給該公司。
在國外公寓、醫院、學校都有家具出租的服務模式。如今,在國內各大中城市消費者租房后對家具的需求量很大,家具的租用,對租房或置業投資放租的這兩部分群體來說,都是一個很好的家具使用方案,解決了想用好家具,卻不想過多支出,或者想分期付款的消費者的居家問題。
在“我的就是你的”、“買不如借,借不如租”的消費理念的引導下,家具租賃已成為一種精明的投資理財的手段,它被賦予了避險、節約資源和資金、創富杠桿等多種性能。 </DIV>
|